关爱心理健康
呵护快乐成长
家长朋友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一些家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社交问题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关键方面。由于学习压力和网络依赖等原因,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无助,进而引发心理问题。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和在线视频等虚拟世界可能导致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下降,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心理老师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加冷静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孩子尽早走出情绪的疾风骤雨。
焦虑、抑郁并不是新生产物
今天的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对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名称似乎都比较熟知了,但大部分父母一开始听到这些症状都有个质疑,今天的孩子怎么了,变得那么脆弱,我们当年吃过那么多苦,受过那么多罪,我们不是活的好好的。而今天由于各种社会动力的变化,筛查也变得相对容易,我们有机会得以重视这些情绪问题。所以这些症状是原来就有,并不是新长出来的,只是现在有机会让这些症状得以显见而已。
心灵也会“感冒”
当一个孩子或者父母去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不论是主动还是被迫,你可以理解为,他们已经处于很无助的状态了,但凡他还有些办法可用,他可能也不会花时间找个不太熟悉的老师仅仅只是聊聊天而已,聊聊之后可能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效果,所以他们很急切又无助。在这里,心理老师希望通过一个比喻来告诉你们:身体症状的形成是缓慢的进展过程,就像你体检如果被查出高血压、流行感冒,这个症状发展的内在过程可能是缓慢而不知不觉的,直到某个时间点,不得不凸显出来,或者这个症状需要凸显出来被你知道,你可能一下子有了警觉,同时你也可能开始考虑如何调节你的身体,比如吃点降压药、感冒药,同时配合饮食调整,多做运动。那心灵也会感冒,这个症状被诊断,只是让你有一个机会去重视你自己,但同时你也可能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来好好调整,有可能需要吃点药,也有可能跟心理老师一起来聊聊,关于你的内在外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抑郁了该不该吃药
孩子该不该吃药这个问题从心理咨询的范畴,心理老师是给不了答案的,这属于精神科医生的诊疗范围。但是父母或者孩子问这个问题,或许他是有以下的一些担忧:精神科医生只问了我三分钟不到,就给我开药了,他诊断准确了吗?第二种担忧是关于药物副作用,有的父母会看说明书,然后被那些可能性吓住,还有的仅仅是牢牢记住了一句话:是药三分毒。可能对药物的恐惧,背后还是隐藏着父母对孩子即将成为一个病人的羞耻感有关。
况且,情绪困扰本身也是有副作用的,如果连续一个周睡不好觉的话,你会感觉自己时刻处在失控的状态,易燃易爆、身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完成日常学习工作等等,这些都是情绪困扰带来的副作用。有时候药物的使用,起码能帮助孩子的身体能量恢复一些。起码能让他的身体舒适一点,轻松一点,起码能好好睡觉,或许等他的身体能量恢复一些之后,原来那些解决不了的困扰又等到了一些转机的时刻,所以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又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呢?
如何看待休学
当孩子获得了一个诊断,父母通常都会有孩子可能会休学的恐惧,如果孩子因为看了心理医生,或者被诊断抑郁就休学了,那说明孩子终于找到了一块遮羞布来正常休学了,否则他要怎么跟父母去谈,这个书,我是真的读不下去了,我快要*疯了,所以孩子要休学,当他内在有了这个强烈的念头,或许他早早晚晚都会去实现,而被诊断为抑郁或者看心理医生或许是最好的一种实现休学的途径,这或许是件幸运的事,孩子还没有用其他极端的方式。
那父母和孩子可以得此机会来谈谈,孩子在学校遇到了什么困难,而不得不要休学。父母和孩子之间或许就有了一个空间得以交流,而不是对抗。他因为有这个症状被迫的在既定轨道上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父母也因此被迫停下来,有机会去了解孩子,去修复你们之间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他可以一生可以依靠的力量源泉。而孩子的这些症状本身因为被理解、被看到、被接纳就可以慢慢的不再具有存在的意义。
每个孩子都渴望他们作为独特的个体被听到、被理解和被承认,愿我们都被世界温柔以待,三高中心育中心与你们同在。(撰稿:心育中心 一审:高中林 二审:张志和 三审:钱巍)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